生物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期从事于基因工程在酶、发酵和制药工业中的应用研究和开发,他主持的青霉素酰化酶基因工程研究中,建立了基因克隆、定位表达系统,并采用DNA体内重组提高质粒的稳定性,优化了宿主和表达的条件,构建了高稳定性、高表达的基因工程菌,主要技术指标优于国际同类基因工程菌。他还在分子药理学、微生物血红蛋白和蛇毒基因工程、蛋白酶蛋白质工程、分子伴侣等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创新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现主要从事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及其应用的研究。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人工智能治理工作组召集人;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顾问;上海大学战略研究院特聘院长、教授。曾参与撰写、编著、翻译学术文章(或著作)共计30多篇(或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优秀成果奖等。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发展战略、规划、落地等方面的工作。
计算机应用、人工智能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198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计算机系,获硕士学位。主要从事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CAD和工业设计研究,是中国智能CAD和计算机美术领域的开拓者之一。现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顾问、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曾获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浙江省科技大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药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药物化学和创新药物研究。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1982年和1985年先后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获硕士和博士学位。任国家新药研究和开发专家委员会委员、新药创制专项技术副总师、中国科学院新药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新医药博士联谊会理事长;中国药学会、上海市药学会、上海市分子科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药理学报、物理化学学报、中国医药工业杂志、分子科学学报、药学进展、药物化学杂志编委;被聘为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医学院(上海医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兼职教授、东北制药(000597)专家委会首席专家。
肿瘤分子生物学与医学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2年毕业于德国乌尔姆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任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主任、国际合作生物信号转导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医师协会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主任。长期从事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对肿瘤的信号网络调控、肝癌新分子标志物鉴定及应用等有重要建树。在国际有影响的主流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主持研发的Glypican-3肝癌检测诊断试剂盒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颁发的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是我国第一个以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单克隆抗体为基础研发获批的试剂盒)。先后主持国家及上海市重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十余项。多次主持或担任国际肿瘤学术会议主席。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上海医学科技一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等9项。
眼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8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亚太眼肿瘤眼病理学会主席,曾任亚太眼整形外科学会主席。专注于眼科临床工作,主攻眼肿瘤和眼眶病,是我国眼恶性肿瘤和眼眶外科领域的主要开拓者。创建眼动脉介入化疗技术体系和手术治疗模式,提高生存率和保眼率;创建眼眶外科内镜导航关键技术体系,提高安全性和疗效。第一或通讯作者在Cell Stem Cell、Adv Materials、Ophthalmology等发表论文300多篇,授权专利26个,成果转化4项。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获中华眼科杰出成就奖、亚太眼科杰出贡献奖、亚太眼科科学院首届创新者大奖、上海市科技精英。
城乡规划学家、工程创新教育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1982年学士,德国柏林工业大学1994年工学博士。城乡规划学理论和工程实践的领军人物,德国工程科学院(acatech)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IVA)院士,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院院师,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总规划师,北京城市副中心总体城市设计综合方案总规划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城乡规划学科评议组第一召集人,曾任全国城乡规划学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亚洲规划院校联合会主席,世界规划院校联合会首届联席主席。获得上海世博会先进个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城市规划科技工作者、上海市科技精英和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获多项国家级、教育部、建设部、科技部和上海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设计奖项,国际规划设计重要奖项。2016年被评选为首批规划领域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和纳米生物医学研究,主持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及企业科研项目,部分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应用。作为参与人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荣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科技启明星等荣誉称号。担任多个国内外学术期刊编辑和编委、多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教授、商汤科技创始人,IEEE Fellow。
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深入原创学术研究,规模产业应用领域。计算机视觉领域两大顶级国际期刊之一的IJCV首位华人主编。ICCV(IEEE国际计算机视觉会议)2009程序委员会主席、ICCV 2019大会主席。其所领军的中国人工智能团队入选世界十大人工智能先锋实验室,研发出世界上第一个超过人眼的人脸识别算法,开启了整个人脸识别行业技术落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