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上海“两会”,聆听瑞金声音

发布日期:2022-01-24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所长
邓廉夫

《上海市中医药条例》由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21年3月24日通过,2021年5月1日起施行。在施行过程中,应加大监督条例的执行力度,率先开展:

1、着力中医药研究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升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水平,建立中西医结合的“对话语言”体系,推动中医药与时俱进发展。

2、竭力提高中药原药的质量,加强对中药制药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尽快形成并完善中药评价体系,降低不良作用和风险事件的发生。

3、加强对中医药的客观宣传,纠正以偏概全的舆论倾向,引导民众正确认识中医药在诊治疾病中的作用地位。

上海市政协常委、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
郑民华

疫情已经两年了,从医疗角度来讲,要给大家更温馨的就医体验。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互联网医院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群众就医,相对简单的复诊、开药,可以在线上完成。

不过,目前互联网医院虽已有67家,但其就诊量不到总就诊量的百分之一。另外,从医生的角度讲,在线诊疗也有不便之处,比如首诊患者仅通过线上问诊是不足以明确诊断和治疗的,很多患者的情况需要先检查、住院,才能进行进一步的诊治。因此,将互联网医院、线上医疗的缩小在医疗本身的适用范围之中,着力在简化流程上,让部分患者能够切实体会到线上医疗的便捷性,是更好的方向。

上海市政协常委、瑞金医院骨科主任
张伟滨

构建家庭、社会、公共福利“三位一体”自闭症干预新模式。

上海市自闭症儿童干预机构良莠不齐且供不应求,患者家长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和精神压力,7岁以上的自闭症儿童可选择的干预机构较少,从业者也面临着很大的精神压力。建议从政策优化、扶持和规范干预机构、加大学校教育投入、探索社区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专业介入、缓解家庭压力和增强家庭能力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给自闭症家庭或者干预机构增加补贴。根据市场需求,建立公立的自闭症干预机构,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进一步降低成本,缩短自闭症家庭的排队时间;采取减税等优惠减免政策,鼓励大型国企和药企等社会资本加入自闭症干预服务中来;建立相关基金,从金融市场获利,对自闭症干预机构资金进行补充;联合保险公司,推出自闭症保险,降低自闭症家庭需求干预康复的经济负担。

加强政府相关部门对自闭症干预机构的审批和监管行为,对自闭症干预机构相关工作人员的资质指定标准严格审查管理。同时关注相关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

上海市政协委员、瑞金医院副院长
沈柏用

大力推进战备医院建设,提升超大城市治理水平。

在上海中心城区建设平战结合、能应对突发灾害性事件、严重创伤性事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医疗救援基础设施,是特大型城市综合应急医疗救援能力的标志。目前上海没有独立的战备医院储备以应对突发灾害性事件、严重创伤性事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战备医院投资大,平时维护费用大,且在目前医院的管理体系中,储备空床是各大医院不太愿意接受的。

建议市政府市发改委对遴选出的战备医院加大基础建设资金投资,民防办一起参与战备医院的建设,并每年有一度金额的维养资金支持,市卫健委,申康发展中心对承担战备医院任务的医疗机构在医院运营及绩效考核中有一定政策的倾斜。

上海市政协委员、瑞金医院副院长
胡伟国

为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瑞金医院去年在全市率先实现“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七场景,而龚正市长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特别强调“加快建设数字医学创新中心,打造便捷就医2.0版”。

因此,建议建立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场景的综合评价机制,融合患者应用率、人群覆盖率、流程优化效能等指标,进一步梳理患者就医堵点、难点,优化业务流程、数据赋能,推动数字化转型场景应用深化。同时,推出医疗数据规范共享的规范指南,统一的临床医学术语、检查检验规范、信息数据接口和传输协议等相关标准,引导推动各医疗机构数据质量评估体系,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为数据融合共享提供更好条件。

上海市政协委员、瑞金医院血液科主任
李军民

建议在上海范围内建立医疗机构“双碳”行动示范区,并对医疗机构的“碳达峰、碳中和”进行顶层设计和全面指导,比如使用100%清洁可再生能源为医疗部门提供电力、投资于零排放建筑和基础设施、向零排放、可持续的运输方向过渡、鼓励和生产低碳药品、实施循环医疗健康和可持续医疗废物管理、建立更有效的医疗架构等。

1、以政策制度推动医院运行模式改革,加快绿色数据中心在医疗机构的设置及应用;
2、通过需求端和供给侧的联动,促进医疗部门的供应链脱碳;
3、重视经济和社会环境,建议医疗行业“双碳”目标共同体。

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在政策指导下,利用数字化转型推进节能减排,提升绿色智慧医院建设水平,完成节能指标、能耗定额和成本管理目标,保障安全运行,实现医疗领域的碳达峰、碳中和。

上海市政协委员、瑞金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
李贤华

2021年上海市数字化转型便捷就医举措七大场景顺利落地,并在全市范围推广,使越来越多的群众感受到就医便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近距离感受群众就医的难点和堵点,希望推动脱卡就医、脱册就医和互联网门诊的发展。

作为少数民族界委员,利用民族联活动和日常工作机会,贴近在沪就业的年轻人,从他们的视角了解上海这个超大城市。

持续关注民生,反映界别群众诉求,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如:数字化转型助力慢病管理;多措并举有效解决大医院所在道路拥堵问题;进一步保障外省市在沪务工人员居住权益;规范非机动车停放,通畅人行道的建议。

来自瑞金医院的黄浦区、嘉定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积极履职。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caCY5iAHfu3FHaVDhDDH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