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获悉,由上海市数字医学创新中心联合瑞金医院胰腺疾病治疗中心研发的“胰腺健康”人工智能应用,日前上线。这款应用通过观察、收集人们日常生活行为模式、生命活动体征数据等,借助精密计算,构建胰腺疾病风险动态评估模型,助力实现胰腺疾病精准诊疗,尤其是为胰腺癌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更为科学的决策指导。
胰腺肿瘤长在胰脏内,恶性程度很高,5年生存率5%—7%,因而又称“癌中之王”。胰腺肿瘤也非常狡猾,初期通常“伪装”得很好,没有明显症状,往往转移后才被发现。
临床实践中,CT、MRI、EUS等影像学检查已经作为筛查方法,用于对具有遗传性肿瘤综合征或胰腺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筛查研究中。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确切可靠的生物学标志物、临床体征,能够预测胰腺癌发生的风险。
“我们希望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把上海乃至全国的胰腺癌早期诊断率从20%提高10到20个百分点,这样每年就会有大量的胰腺癌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瑞金医院副院长沈柏用介绍。
据介绍,早期诊断困难,是胰腺癌一经发现,患者生存期往往不到一年的原因。沈柏用告诉记者,大量文献报道,新发糖尿病、超重肥胖、高血脂等人群罹患胰腺癌的风险明显升高,这与患者的生活行为模式密切相关。换言之,胰腺癌的诱因,可能就藏在一些生活习惯里。比如,饮食上不注意,长时间吃高脂、高蛋白食物,喝酒也会导致胰腺癌发生。
2020年,上海市数字医学创新中心和瑞金医院团队开始着手解决这一难题。据介绍,“胰腺健康”APP分为三大模块,一是胰腺疾病相关信息的科普;二是对于生活习惯、行为模式及医疗数据的收集分析;三是对各类胰腺疾病及胰腺癌的风险评估预警。用户进入app,输入日常行为习惯的测评信息,系统便会根据风险评估表对其胰腺健康指数加以评分。对于胰腺疾病高风险观察对象予以及时预警,指导其诊疗就医随访,实现胰腺疾病“早预防、早筛查、早干预”。对已经罹患胰腺疾病的患者,除了对于日常行为模式数据的收集、日常饮食生活指导外,可加入对医疗随访的指导和监测,加强随访,实现对全人群胰腺健康的服务。
“这款应用将告诉大家三件事:一是怎样保持健康的生活,哪些生活习惯是诱发胰腺癌的高危因素;二是出现哪些症状时要提高警惕;三是有典型症状时要做哪些检查。”沈柏用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在数字医学和医院信息化领域发力,积极响应国家及上海市数字化转型发展新政。今年10月,上海市数字医学创新中心在瑞金医院揭牌成立。接下来,该院将持续以人的需求推进数字生活“进化”,让更多人可感、可知、可及,加速向以“全生命周期健康”为特征的数字健康2.0版本进发,做全国数字医学发展的先行者,惠及更多患者。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颜维琦)
原文链接:https://difang.gmw.cn/sh/2021-12/28/content_354117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