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数字医学技术与公益性医疗的创新结合,关注技术向善所带来的的可持续公益性的医疗价值,面向全社会征集数字时代下,技术赋能公益医疗的示范场景与优秀案例。
一、参赛要求
参赛对象:
- 医疗机构内的临床和科研团队;
- 高校、科研院所中的研究团队;
- 医疗与健康技术解决方案企业团队;
- 非盈利机构、慈善机构中的团队。
项目要求:
- 参赛项目需聚焦良好的健康与福祉,针对如罕见病诊疗、失能人群健康关怀、适老化医疗改造、青少年心理健康保护等共性医疗健康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思路,并能清晰展示其适用场景及社会效益。
- 参赛项目应包含但不限于人工智能、物联网、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应用。
- 参赛项目需具备方案创新性和社会公益性价值,方案需体现“科技向善”的人文精神。
二、报名规则
- 报名方自由组队,每位成员个人只可参与一个团队,每个团队只可申报1个项目。
- 申报项目应为原创,应是其独立研究、设计、开发,项目知识产权清晰,不涉及纠纷、侵权等行为。
三、赛程安排
*颁奖典礼时间将通过大赛官方微信、官方联络邮箱或短信另行通知。
四、赛制设计
比赛赛程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环节。
初赛:
申报方于9月7日23:00时前通过比赛官方网站线上提交申报表单,评审专家组对所有项目评审,形成初赛晋级名单,并将于9月19日发布。
复赛:
复赛入围团队按照组委会要求,于10月17日23:00时前提交复赛评审补充材料(含项目演示PPT),评审专家组对本轮所有项目进行复赛评审,形成复赛晋级名单,于10月28日公布入围决赛的项目名单。
决赛:
决赛入围团队按照组委会要求,于11月14日23:00时前提交决赛答辩演示PPT,每支队伍最多可派2名代表参加拟于11月21日在上海举行的决赛。决赛评审专家将对本轮参赛团队进行现场评审打分,决选出获奖团队。
五、奖励设置
大赛为三个赛道分别设立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共6个奖项。
奖励与激励计划:
- 奖金奖励:一等奖3万元、二等奖2万元、三等奖1万元;
- 科研资源:获得医院院内场景验证、专家指导、定向课题合作等资源或资金支持;
- 技术指导:获得实验室的开源体系和培训支持,有机会申请实验室示范应用的项目合作;
- 生态资源:加入主办单位数字医学生态,并获推到大赛合作基金、产业园等机构参与投融资交流;
- 多维展示:通过大赛合作媒体、专业协会等多维渠道进行推广和展示。
*奖项视评比情况,如未能达标,部分奖项可能空缺